《哈尔滨理工大学报》

强校建设 我的责任

时间:          作者:本报评论员    查看:46   




  新学期伊始,学校召开全校干部大会,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聚焦学校长远发展,直面问题难题,厘清思路对策,明确新学年重点工作任务。近日,学校党委下发了《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2020学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吹响理工大学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的前进号角,以奋进之笔为“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点睛。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帆悬正当时。当前,学校距离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数据截止日期还有4个月,距离省“双一流”建设和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指标完成时限还有16个月,很多任务与指标的完成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召开本次全校干部大会,对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学校来说十分必要和紧迫。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通过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与合力,完成好理工大学的“时代答卷”,重任在肩,意义重大。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由更高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不断推进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这是解决学校面临问题的唯一出路。当前,学校发展态势不断向好,荣获“省级文明校园标兵”称号、入选黑龙江省“头雁团队”、16个专业获批为黑龙江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稳中有升、生源质量再创新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增强……面对我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难得机遇,全校上下求发展的愿望已达成共识且十分强烈,这就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最有利的基础。
  目标在前,任重道远。贯彻落实好干部大会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要不懈努力、提振士气,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攻坚克难中率先垂范;各部门要落实好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各项规定、条例和制度,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出成绩、出经验、出干部,使组织看到我们、群众相信我们、历史记住我们。
  贯彻落实好干部大会精神,我们要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统领,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系统谋划。要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聚焦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关注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作用,强化成果目标导向和有效的检查督促验收机制,打好打赢这场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保卫战、攻坚战。要以“三定”工作为前提,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化基层学术组织架构,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职责权限以及全校干部、教师的角色定位,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强化团队管理,着力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布局、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贯彻落实好干部大会精神,我们要树立“向前看、不抱怨、有情怀”的格局。要全力克服财力困难和人才短缺等现实不利因素,进一步形成聚焦改革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勇气和信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钢牙啃硬骨头的精神,逐步解决好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积极营造干事创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氛围。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尽快完成学科专业调整,有力稳妥地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师生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贯彻落实好干部大会精神,我们要大力加强机关干部作风整顿。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学校各级干部作为学校发展的主心骨,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遵从岗位职责,讲规矩、守纪律、勇担当,聚焦建成“双一流”大学的目标使命,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大力提倡“首问负责、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师生,更高质量地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贯彻落实好干部大会精神,我们要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振奋精神,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老校长王大珩的精神品格,将“大珩精神”作为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源泉,激发广大师生的内生动力,守土有责,超前思考,多下“先手棋”。要强化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担当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担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与学术生态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起点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与责任,完成好“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校确定的发展任务和目标,把学校建成人民满意、社会认可和广大师生校友引以为自豪的高水平大学是全校师生的历史责任。“强校建设,我的责任”。在完成这一重任的征程中,每一位哈理工人都是主人,每一位哈理工人都应该成为实干家,而不应是旁观者、品评者亦或是站在桥上观流水的看客。让我们携手并肩、攻坚克难,创造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华章,以优异的业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学校70周年华诞献礼!

哈尔滨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4483次访问,全刊已有6618401次访问